大家對"天線寶寶"這個兒童節目的印象是如何呢?
"4隻智缺外星人一直重複同樣的動作"
"會降低觀眾智力水平的節目"
(抱歉,其實以上都是我的印象XD)
上上學期修了堂"兒童教育節目"的課,
老師是公共電視的員工,
這門課我們看了不少兒童節目,
也深入了解一些兒童節目背後想傳達的訊息,
其中最顛覆我原先想法的就是天線寶寶~
它主要是針對學齡前幼兒設計,
以下節錄自課本對這部分的分析:
1.幼兒喜歡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反覆看同一新奇的事物,以充分的時間來欣賞自己的新發現,並一再重溫驚奇的心情。
-->每集節目有一個核心主題,並不斷重複這主題。
-->真實生活影片連接著播放兩次。
2.幼兒不能同時看、聽和吸收訊息。幼兒一旦專注於遊玩,往往聽不到大人呼喚的聲音。
-->節目中有驚奇的動作時,往往不搭配旁白的聲音,將空間保留給孩子,讓他們能向電視回話、互動。
3.幼兒必須發展出時間序列意識和空間分布知覺,才能預測節目內容,而預測節目內容是他們看電視的最大樂趣。
-->節目以詩和散文風格呈現,從頭至尾都以孩子能跟得上的溫和速率,引導他們進入節目進行的內容中。
4.為年幼兒童製作節目,鏡頭必須維持很長時間,孩子才能了解所發生的事。
-->節目中前景、背景的鏡頭常是靜態的,只有角色在動作。
5.幼兒喜歡聽小孩子的聲音,甚於成人的配音。
-->受過語言治療訓練的首席編劇Andy Davenport發展了一套「類兒童語言」的電報式台詞,如:「嗨」、「拜拜」、「這是什麼?」、「喔喔」。
-->設計一個傳聲喇叭,傳送成人清晰的說話聲,天線寶寶們從喇叭中聽到新的字彙會高興地模仿覆述。
-->以紀錄式影片呈現孩子的真實生活。
6.幼兒喜歡在熟悉的生活規律中發現驚奇。
-->天線寶寶們的世界充滿驚奇,反映孩子從多角度發現自己與他們世界的能力。
-->節目中設計五個動畫奇幻畫面,輪替在每天的節目中出現(略)。
製作人伍德安一再強調"Teletubbies(天線寶寶)"是重視「玩」的「娛樂節目」,而非「教育節目」,她想說的其實是:「教育不需要急於一時。」
見證人強者我阿姨:
「自從我家金孫看了天線寶寶後,不但會叫我『阿嬤』,連睡前都會主動說『晚安』呢!」
即使如此,
當老師播放影片時,
全班還是囧成一片......
天線寶寶天線寶寶...
我真是猜不透你呀......
資料來源:李秀美(民90),我們在玩蹺蹺板:電視兒童節目實務與理論,台北:三民書局PR